法律知识科普
专业、免费、可靠

仲裁暂行规定

仲裁暂行规定的概述

仲裁是指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具有仲裁资格,经当事人委托,依法对当事人的争议进行独立、公正、及时解决的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为了规范仲裁的程序与实践,我国自1994年以来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项有关立法,其中包括在2018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的《仲裁法》及其修订条文,并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仲裁委员会设立暂行规定》。

仲裁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

仲裁暂行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办公的国际仲裁机构和涉外仲裁机构设立仲裁委员会的工作。此外,对于仲裁委员会设立的规范,此项规定仍将适用于法定仲裁委员会或其他不属于上述两类的仲裁机构。

仲裁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

仲裁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仲裁委员会设立的依据和程序、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和管理机制、仲裁员的选拔和管理,以及仲裁费用的收取和支付等。

仲裁委员会的设立依据

仲裁委员会的设立应该符合有关仲裁规定和仲裁协定的规定。仲裁委员会还应当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备案,并按照国际仲裁组织的惯常做法常规程序进行申报。

仲裁员的管理和委派

仲裁暂行规定

仲裁员应该具备公正、独立、专业的素质,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查。仲裁委员会应当按照相关协议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共同意见进行仲裁员的任命、调整或者罢免,同时将其选任、调整或者罢免的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仲裁费用的收取和支付

仲裁员的报酬和仲裁庭的费用应当由当事人根据仲裁规则和仲裁裁决判定。对于当事人拒绝支付或未按期支付的情况,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裁决生效后申请人民法院强行执行。

仲裁暂行规定对于仲裁机构的影响

仲裁暂行规定进一步增加了仲裁委员会设立的程序和要求,加强了合格的仲裁员的监督和管理,规范了仲裁费的收取和支付流程。因此,这样严谨规范的制度助于维护仲裁机构的公信力,加强公司、个人与国际仲裁机构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对于推动国际仲裁机构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保障。

仲裁暂行规定还需要持续完善

虽然新的仲裁规定大大促进了国际仲裁机构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墨菲定律的影响,还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因此仲裁规定的持续发展和完善仍然非常重要。

双方合理协商是最终解决之道

虽然仲裁制度在争议解决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不管最终的仲裁裁决如何,都只是事实或法律的一个结果。仲裁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促成协议的方式,如果当事人之间能够在仲裁之前进行合理协商,或者通过仲裁程序在达成共识后进行调解,那么达成的协议往往更为可靠且可以长期稳定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结论

综上所述,仲裁暂行规定为国际仲裁机构的合法运作和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并督促仲裁机构进一步完善自身制度。同时,在实践中,当事人也应该尝试在仲裁之前进行合理协商,积极寻求达成共识的方式,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同时,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逐日律法网 » 仲裁暂行规定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