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程序简介
劳动仲裁程序是指劳动争议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法进行仲裁,并做出调解或仲裁裁决的一种方法。劳动仲裁程序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起仲裁的条件
劳动者应当在下列期限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
(2)劳动合同期满的,自劳动合同期满之日起六个月内;
(3)认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不符的,自受到其非法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
仲裁程序的具体流程
提起仲裁后,仲裁庭将负责审理此案件,其中包括开庭和进行调解或仲裁裁决。具体流程如下:
申请仲裁→受理并回复→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开始仲裁裁决→做出裁决
注意事项
在劳动仲裁程序中,申请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必要的证据,而且必须加盖企业公章。仲裁庭应当尊重事实和法律,并在征得申请人同意或者听取申请人意见后,进行调解或者进行仲裁裁决。
劳动仲裁的效力和执行
劳动仲裁裁决一经发生法律效力,仲裁机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如果被申请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适用范围和争议类型
劳动仲裁适用于劳动争议纠纷,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争议:
(1)工资福利问题
(2)劳动合同争议
(3)解除劳动合同争议
(4)工伤赔偿争议
(5)劳务派遣争议
司法救济的适用条件
既然有了劳动仲裁程序,为什么还需要司法救济呢?在以下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1)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2)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个月内未申请仲裁的
结语
劳动仲裁程序是劳动争议解决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提起仲裁的条件、仲裁程序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如果仲裁裁决未能解决纠纷,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济。
维护劳动权益,既要依靠仲裁程序,也需要有司法途径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