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简称“取保”,是指在未经判决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被羁押而居住在家中或指定居所,需提供担保人担保并遵守相关约束规定,如限制出境、限制活动范围等。
如何适用取保候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没有潜逃或者毁灭、篡改证据的危险;
不需要羁押或者取保候审管制的;
提供担保,可以保证到案受审的。
担保人的选定和责任
担保人可以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直系亲属、配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承担监管责任的单位或者其他可以保证被担保人到案的单位或者个人。担保人必须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到案受审承担法律责任,必须确保被担保人遵守所承诺的约束规定。
取保候审的约束规定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遵守一定的约束规定,如限制出境、限制活动范围、不得接触受害人等。违反约束规定的,可以撤销取保候审,重新羁押或者进行取保候审的管制。
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取保候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案件情况选择取保候审形式,如使用居住证明或者经济担保;
选择合适的担保人,确保能够履行担保责任;
遵守约束规定,确保取保候审过程顺利进行。
如何取消取保候审
在取保候审过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违反约束规定,可以被撤销取保候审,接受重新羁押或进行取保候审的管制等。同时,在案件结案前,担保人申请撤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逃脱都可能导致取保候审的终止。
取保候审的利弊
选择取保候审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言,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回家。但是,在取保候审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约束规定,如果违反规定则可能面临重新羁押等严重后果。同时,选择取保候审涉及到担保人的责任,如果担保人不能履行责任,则可能导致取保候审失败。
结语
在适用刑诉2019取保候审时,必须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同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注意事项。选择取保候审有利也有弊,需要慎重考虑后再作出决定。
在任何情况下,法律规定都是最终的裁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