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未登记备案的问题
在中国的劳动法规中,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应当在劳动合同签订后30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但是,很多公司没有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影响及风险
劳动合同未登记备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会产生影响和风险:
用人单位
1. 被劳动部门约谈或处罚。如果用人单位被劳动部门发现存在未登记备案的合同,将会被约谈或处罚。
2. 无法维护合法权益。如果在劳动关系出现分歧时,没有登记备案的合同将无法帮助用人单位维护合法权益,将会出现很多纠纷。
劳动者
1. 无法享受法定权益。如果劳动者没有签订规定的劳动合同或签订的劳动合同未经备案,将会无法享受完整的法定权益。
2. 无法保证获得担保。如果劳动者要申请贷款或者信用卡,银行往往需要劳动合同作为担保凭证,如果没有备案登记的合同将无法申请到融资。
劳动合同登记备案的意义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用人单位提交的劳动合同备案审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合法性审核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包括合同类型、内容、条款、基本工资以及社会保险等。并对于合法性存在问题的合同,进行退回或者否决。
公示作用
经过审核的劳动合同信息将会被登记在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协议备案信息库中,具有公示作用。
维权作用
登记备案的劳动合同具有维权作用,一旦出现劳动争议或者工作纠纷,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将会参与调解,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如何处理未备案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因疏忽或者其他原因没有登记备案,应当尽快处理未备案的合同。
方法一:登记补报
用人单位应当尽快将没有登记备案的劳动合同进行备案,并提交之前未备案的合同。
方法二:重签补报
如果之前签约的合同发现无法成功备案,可通过重签即签订新合同的方式进行登记备案。
避免未备案问题的方法及建议
避免未备案合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建立健全的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文件,规范劳动合同登记备案的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明确。
制定劳动合同范本
用人单位在签署劳动合同时,应当使用经过认可的劳动合同范本,避免因为模板不规范或者不完善导致合同无法同时登记备案。
重视劳动合同登记备案
用人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劳动合同登记备案工作,建立档案管理制度,避免重要文件并未妥善保存导致疏忽。
结论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必要的法律约束关系,以及双方权益的有力保障。对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登记备案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只有做好了合同登记备案工作,才能够避免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坚持劳动合同登记备案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