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保释方式,指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到案后,由公安或检察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决定暂停羁押,将他们暂时放回社会,但必须遵守一定的限制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
什么情况下会被拒绝取保候审?
被拒绝取保候审的情况包括:
嫌疑人或被告人危害社会治安、人身安全等公共利益的行为表现已被证实。
嫌疑人或被告人涉嫌的犯罪性质严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
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妨碍侦查行为明显。
被拒绝取保候审怎么办?
被拒绝取保候审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或解除取保候审决定。
申请变更取保候审决定
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申请,或在开庭时口头提出申请变更取保候审决定。经审查,当事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且不影响案件侦查、审理工作的,法院可以变更取保候审决定。
申请解除取保候审决定
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申请,或在开庭时口头提出申请解除取保候审决定。经审查,当事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且不影响案件侦查、审理工作的,法院可以解除取保候审决定。
如何避免取保候审被拒?
被羁押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应该积极配合公安、检察机关的调查工作,认真履行取保候审决定限制的约束条件,保证保证金交纳和诉讼费用的支付。
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
被取保候审的当事人必须遵守相应的协议。
在取保候审期间,不能离开居住地、不得与证人、被害人等建立联系。
被取保候审的当事人不能逃脱或者故意妨碍侦查工作。
当事人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
取保候审和拘留的区别
取保候审是指,被刑事拘留的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暂停羁押期间遵守协议,缴纳保证金,并不能离开居住地或其他约定场所。拘留则是指被关进监狱,禁止离开。
结论
如果被拒绝取保候审,当事人需要及时向法院提出变更或解除取保候审的申请。在被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必须遵守协议限制,不得违反规定。同时,当事人可以积极配合公安、检察机关的调查工作,争取取保候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