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 自住房
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房屋分割与权益争议也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涉及到离婚自住房方面的争议,更是牵扯到夫妻感情问题、财产分割问题以及法律维护问题等多方面因素。有些人对自住房的认识不清,而有些人则认识不深,这里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和解析,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离婚自住房的定义
当夫妻离婚时,共同生活的房屋分割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离婚自住房指的是夫妻婚姻期间,双方居住的住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一种形式。离婚自住房可由一方全权抚养子女或由夫妻双方共同抚养子女,可以由共同居住的一方占有或由双方按划分比例分割。
二、自住房权益分割的原则
在夫妻离婚财产纠纷案件中,财产权益的分割是最难处理的。根据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离婚财产的分割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离婚财产原则上应当平均分割
2. 不动产产权登记在谁名下,归谁所有
3. 职业技能增值的收益应该归属个人所有
4. 聊天记录、个人邮箱等婚姻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不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5. 离婚不应当影响债务还款
以上原则中,对于夫妻离婚自住房权益的分割比较重要的是第二点,即不动产产权登记在谁名下,归谁所有。如果夫妻的自住房权益登记在一个人名下,则该自住房权益只能属于该人,而不能随意划分或者变更所有权。
三、自住房权益划分的方式
离婚自住房权益的分割有三种方式:协议划分、诉讼划分和公证划分。
1. 协议划分
夫妻离婚时,如果双方能够协商好财产分割,就可以签订协议。协议在离婚诉讼后成立,法院将受理并确认协议,从而使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2. 诉讼划分
夫妻双方不能协商解决离婚财产分割问题时,应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划分。
3. 公证划分
在夫妻离婚时,如果有义务人主张某一不动产作为离婚后的共同财产,然而确证产权未能及时确定,就可以选择在公证机关进行公证划分。
四、自住房的分割比例
离婚自住房分割的比例由夫妻协商或者判决书定,一般情况下的划分比例是50:50,但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其中一方为家庭主妇没有工作收入;或是一方支付了全部的首付和贷款款项,在划分财产时有可能被加以考虑。
五、对于未与配偶共有不动产情况的处理办法
如果在离婚时涉及到夫妻未与配偶共有的不动产,解决起来就会复杂一些。一方想要获得某一不动产的共同所有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之一实现:
1. 自愿协议转让
夫妻双方可以自愿协商达成转让协议,将该不动产的产权过户到想要获得共同所有权的人名下。
2. 诉讼转让
受到损失的一方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对方将其名下的不动产权益转让给自己。
3. 属地管辖原则
对于无法自愿协商和通过诉讼划分的不动产权益纠纷,也可以通过属地管辖原则转化为财产权益纠纷。
六、离婚自住房是否可以出售
很多人对于离婚自住房是否可以出售存有疑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离婚自住房是夫妻共同租赁或共同拥有的,“共同”是关键词。离婚自住房应该由一方或双方划分,并在法律途径下得到确立。如果是一方赠与另一方离婚自住房,被赠予方取得了房产证,那么就是自己的财产,可以按照个人选择自由处理。
七、结婚前购买自住房如何处理
对于结婚前已经购买房屋的人,为了避免以后离婚分割房屋所引发的纠纷,建议在购买时将财产权益在购房合同中约定清楚或者将房屋买卖登记证明以夫妻名义买好。
八、总结
离婚自住房在夫妻离婚财产纠纷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问题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因素。遵循法律法规,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夫妻双方协商或者诉讼划分,通过相互沟通和处理,从而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对于未婚同居的人来说,也应该在双方感情和大于财产利益的基础上协商解决好自己的房产问题,以免对感情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