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提出的保证人代为保证,以取得暂时的自由,并在一定期限内保证不逃避审判,确保案件顺利审结的一项法律措施。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提出取保候审。但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构成罪行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取保候审对涉案情况调查、取证、定罪量刑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被取保候审人有固定住所和就业,并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或财产用于负担赔偿责任。
被取保候审人能够在指定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审判、执行判决。
取保候审需要哪些同意
取保候审需要被取保人的家属或亲属同意。同时,还需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担保人提出担保,并提供担保书以确保被取保人不会逃避审判,同时注意不得有担保人与被保人在案件中的关联。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首先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明确同意向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提交取保候审的申请。
其次,需提供下列材料:
身份证明、户口簿等个人身份证明材料;
被拘留通知书、量刑建议书等相关的刑事诉讼材料;
由同意提出申请的家属或亲属提供的书面声明;
提供担保的担保人的书面申请和担保书;
其他法律文书等。
取保候审后的注意事项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有义务遵守以下规定:
必须按期到指定地点报到;
必须遵守法律,并不得再次犯罪;
需立即填报改地址、联系方式等变动的情况,并经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审核;
被害人、证人等有权要求对取保候审期间的相关行为进行证言,如因被取保人拒不出庭、不予证言等行为,可能导致取保候审的撤销;
被取保人的担保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履行担保义务,并确保被取保人没有越过监管区域。
取保候审与保释的区别
取保候审与保释都属于保全自由的一种措施,但其适用条件和作用范围略有区别:
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不限于未决案件,包括已经判决但未执行的刑事案件。
取保候审是由担保人为被取保人提出申请,保释则是需要被告人自己提出申请。
取保候审的缴纳金额较低,以确保被取保人按照规定接受审判;保释的缴纳金额较高,以确保被告人不会逃跑。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后果
如果被取保人过失或故意违反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涉嫌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公安、检察机关应及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取保候审的申请。
取保候审的诉讼程序
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在收到取保候审申请后,应按照规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准许取保候审,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如被拒绝,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或者由其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大多数案件是否适用取保候审
大多数轻微罪行和拘留期限较短的案件适用取保候审,但对于较为严重的罪行,拘留期限较长的案件,往往难以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
结语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保全被拘留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有效措施,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权,但同时被担保人选择时也需要谨慎从事,确保其不会逃避审判,从而达到良好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