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跟取保候审
保释与取保候审是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经常使用的两种策略,两者都是犯罪嫌疑人在等待审判过程中避免拘留影响生活与工作的方法,但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保释
保释是指被依法批准保释后保释人须向承诺机关或保证人交付一定数额的财产作为保证金,以保证他不会在刑事诉讼期间逃避审判、犯罪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保释的人需要出具保证金,可负担得起的人需要出示房产、汽车等财产作为担保,对于负担不起的人可以找一些保证人为自己担保,保证人需要本人申请并经法院审核通过。
保释律师的作用
保释律师在审理保释案件时需向法院提交书面保释申请,申请包含被告的详细情况,要求保释的理由、财产担保情况等。由于保释涉及到大量的经济问题,涉及到保证人的财产问题等,律师在保释案件处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律师需提前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推荐合适的保证人并在保释过程中为客户出谋划策,争取顺利通过保释申请。
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被依法批准取保,但需遵守相应的监管要求,监管方式通常包括入所签到、出境公示、关在指定地点等。与保释不同的是,取保候审不需要交付保证金,也不需提供担保人。
取保候审律师的作用
取保候审需要律师对准备材料进行审核,把握对方方案,并对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的限制和注意事项进行友情提醒。当然,有些案件取保候审的成与否还需视案情而定。
保释与取保候审的性质
从性质上看,保释是一种担保行为,是法律放宽对犯罪嫌疑人拘留限制的一种方式,要求担保人为被保释人履行担保责任。取保候审则是一种行政管制措施,是以非监禁的行政手段来防范犯罪和保护社会安全的一种形式,不涉及财产担保,而是通过强制性措施确保被取保人遵守交纳的各类法律要求和限制。
两者的申请条件
在申请保释和取保候审时,客户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对于保释而言,被保释人必须有固定住所、就业或其他生活保障,担保人有财产或有稳定的职业或工作,且准确提交申请书以及相关材料。而取保候审则需要当事人保证有固定住所,遵守法律法规,出庭到案,以及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和措施。
两者的适用范围
对于不同的案件,保释和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也不同。通常而言,对于被控轻罪和非暴力罪案件,法院更偏向于保释。而对于被控重罪、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件,法院则更倾向于取保候审。
两者的注意事项
无论是保释还是取保候审,在申请前都要充分了解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任何纰漏。特别是在保释过程中,被保释人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承担了一系列的责任,绕过保释条件将会加重刑事责任和社会信任危机,履约金额受到影响时,将会影响被保释人的财产和生活。
结论
保释和取保候审以其独特的形式保护被控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平衡。但对于不同的案件,律师应该做出不同的选择并遵守相应的步骤,避免出现赔钱又赔人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