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被刑事拘留的嫌疑人在经过法律程序核准后,在不停止犯罪活动的情况下,由有关部门或受理的人民法院给予其保释的一种措施。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需在所指定的日期到案件有关单位或人民法院接受审判。
什么是取保候审逃跑?
取保候审逃跑指嫌疑人在被取保候审期间,擅自离开约定地点、流亡、躲藏、脱期不归或自行改变保证方式等行为。此行为将会对嫌疑人今后的审判产生极大不利影响。
提前自首有何好处?
嫌疑人如果能够在没有被当地警方追捕之前向当地警方自首,自愿接受惩罚和调查指导,将会受到较轻的惩罚,甚至免于惩罚。同时,提前自首还可以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
如果逃跑了,可以自首吗?
如果嫌疑人在逃跑期间认识到错误,愿意自首接受惩罚,自首对他们日后被判刑减轻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需要满足自首要早于警方追捕到逃犯。如果警方已经发出通缉令并全力追捕,自首人员将会面临更严重的惩罚。
被判决后自首是否还有减轻惩罚的作用?
如果嫌疑人已经判定有罪并被判刑,他们的自首行为仍然有减轻惩罚的潜力。但是,这需要嫌疑人的自首是出于对自己罪行的认识和悔改,而不是出于其它动机。此外,是否自首迟早、自首的诚恳程度等,也会影响法院对其作出减轻惩罚的判决。
自首对处理取保候审逃跑案件有何影响?
对于取保期间逃跑的嫌疑人,如果其后自首,一般情况下会被视作自首,对其刑事责任减轻的效果是有的。但是,自首不能代替断绝脱逃行为的效果,警方和法院仍然会将其脱逃立案处理。此外,是否能够被视为自首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自首需注意哪些事项?
自首只有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嫌疑人的惩罚。如果嫌疑人最终被判刑,其自首过程会成为审判的一部分,因此嫌疑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自首必须是自愿的,不能是在被逮捕后才产生的惧怕惩罚的产物;
自首尽可能要在犯罪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或当日进行,并尽快全面如实供述;
自首应如实说明与本案有关的全部问题,如有不如实供述、保留情节等,是不能取得自首的效果;
自首时要明确向办案机关自首,不能采用口头或书面陈述等简单行为;
在自首过程中要主动交待自己的罪行,尽量提供有利于自己减轻惩罚的证据和材料。
如何选择律师协助自首?
自首行为一旦提出,律师就可以参与案件的辩护和代理工作。选择一位合适的律师可以帮助自首人员最大限度地减轻被判处的刑期,从而缓解被刑事立案处理的影响。
结论:是否自首取决于个人情况
就取保候审逃逸者而言,是否自首取决于个人情况。自首只是一种行为,不能代替断绝其他行为的效果。自首者需面临诸多挑战,如不保留情节等,因此可以和律师取得联系,直接获得专业意见 并解答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