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文章仅为法律科普,不代表任何法律建议或建议您不遵守您所在司法管辖区的法律。
仲裁管辖原
仲裁是一种解决法律纠纷的方式,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争议,但在仲裁之前必须考虑管辖原则。管辖原则是仲裁能否受理案件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介绍什么是管辖原则,以及仲裁的不同管辖原则。
管辖原则的概念
管辖原则是指国际法或国内法确定的仲裁案件所适用可接受或不可接受审判法院有管辖权的规则。换句话说,即根据国际法或国内法规定,仲裁管辖原则规定了一个仲裁庭是否有权审理某个仲裁案件。
仲裁管辖原则的种类
1. 全面管辖原则
当事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在任何管辖区通过仲裁解决争议,这种情况下,适用全面管辖原则。它适用于没有必要因为异议而使案件受阻的仲裁事项。例如,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列明了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管辖区。如果当事人在这种管辖区之外的地方提起仲裁,则不适用全面管辖原则。
2. 地域管辖原则
据地域管辖原则,案件应当在某个特定的管辖区内解决。例如,合同可能规定了仲裁权应该在某个特定地点,这个地点通常是指约定履行的地点,或仲裁庭所在的管辖区。按照这种原则,如果当事人在这种管辖区之外的地方提起仲裁,则不适用地域管辖原则。
3. 效力管辖原则
效力管辖原则主要适用于跨国争议解决案件,也称为“注册管辖”。当争议的性质涉及到法院履行法律裁决时的效力问题时,效力管辖原则就很重要。据此,仲裁庭的判决在其他国家也应被认可执行。这种原则在国际商业仲裁中特别有用。
4. 合同管辖原则
这种原则是指双方在合同中签署仲裁条款,仲裁庭必须依据合同条款进行裁决。换句话说,仲裁协议是当事人所约定的解决争议的唯一方式。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签署了仲裁条款而没有选择法院辖区,则根据合同管辖原则,仲裁庭有权审理争议。
5. 法定管辖原则
根据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一些纠纷必须经过法院裁决,而不是通过仲裁。这些审判权通常与纠纷的性质有关。例如,离婚和抚养权争议通常只能在法院解决,并且通常不能通过仲裁来解决争议。
仲裁管辖原则的重要性
根据适当的管辖规则,当事人可以选取正确的仲裁管辖权以对诉讼提出异议,从而在区别审判和仲裁之间进行选择,节省时间和精力。这也可以确保仲裁程序不会被打乱或受到不必要的压力。在选择管辖权时,当事人应该非常小心,确保管辖权的选择有效,特别是当争议涉及国际商业交易的时候。
例如,在没有必要之前不提出异议,可以避免事情变得复杂。过早地提出异议,也可能导致对方采取更加激进的立场。
总的来说,管辖原则是确定仲裁庭是否有权受理案件的重要原则。当事人在选择仲裁管辖权时必须考虑深思熟虑并仔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