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案件侦查期间,对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下可统称为被控制人),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对其进行监视居住或者定期宣告到案的措施,以确保案件顺利进行。
取保候审的内容
1.监视居住:指被控制人居住在特定的地点,必须定时汇报行踪,不得擅自离开,同时人民法院可以随时对被控制人进行检查。
2.定期宣告到案:指被控制人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到指定的地点宣告到案,接受法律制裁。
何时可以实行取保候审?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以下情形,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实行取保候审:
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逃跑和从事其他危害社会行为的危险;
2.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会影响案件侦查或庭审的进行;
3.有固定住所,有稳定的职业或者收入来源。
取保候审需要提供什么保证?
被控制人需要在取保候审时提供担保人或者提供财产作为担保。
1.担保人:担保人需要提供保证书,并出具相应的担保证明;
2.财产担保:被控制人可以提供财产作为担保,被接受财产担保的案件,财产的价值一般是案件所涉及罚款的两倍。
取保候审的期限
取保候审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但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六个月,但在延长的每个月内要求被控制人每隔五天到公安机关登记报到。
取保候审违反规定会面临哪些结果?
1.被取消取保候审,改为拘留或逮捕;
2.对被控制人担保的担保人可能面临担保责任,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3.被控制人可以面临惩罚,比如罚款等处罚。
取保候审与保释的区别
取保候审与保释都是指对被控制人采用监视居住或者拘留的强制措施。但是,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首先,被控制人取保候审不需要交纳保释金,而保释需要;
其次,取保候审对被控制人的人身自由的限制比保释小,同时取保候审相关法律规定相对保释要更为宽松。
结语
取保候审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强制措施,旨在维护案件的公正和顺利进行,同时也要保障被控制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宣传和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