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时开庭干嘛
仲裁是指当事人在争议解决时,通过委员会或专业人士进行仲裁的一种方式。而在仲裁时开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开庭是审理案件的主要方式。那么,仲裁时开庭的目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 确认双方当事人身份
在仲裁开庭时,仲裁庭将认证双方当事人身份,以确定相关人员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权利和资格参加本案的仲裁程序。同时也确认案件管辖区域和对案件的法律适用等情况。
2. 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双方当事人在开庭时进行陈述,详细描述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背景、当事人、争议的内容和呈现证据,让仲裁庭更加了解本案件的实质。
3. 了解案件的争议焦点
在仲裁庭认证双方当事人身份并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后,双方当事人提出争议焦点及双方的争议理由,即所谓的“指控”和“抗辩”。
4. 了解当事人的主张和事实证据
在开庭过程中,双方将详细陈述案件的情况,并阐述自己的主张及证据。仲裁庭根据这些证据对案件进行初步的审查。
5. 辩论和质证证据
在开庭过程中,仲裁庭将进行一系列的辩论和质证证据。通过询问双方的口头陈述和质证书面文件,来查明争议焦点与事实证据是否相符。
6. 掌握当事人的态度和意见
双方当事人在开庭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包括解决争议的方案建议等,通过获取这些信息,仲裁庭可以更好地了解案件的实质。
7. 相互调解或者寻求调解意愿
在仲裁过程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存在调解意愿,那么仲裁庭将会协调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后,仲裁庭将作出调解书,调解书等同于仲裁裁决书。
8. 提醒双方当事人仲裁结果的权威性
在仲裁开庭的最后阶段,仲裁庭将提示双方当事人仲裁结果的具体权威性,提示双方当事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结论
在仲裁过程中,开庭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开庭,双方当事人可以详细叙述案件的情况,切实了解案件的实质和争议焦点。同时,也可以切实感受案件的公正和权威性。尽管仲裁是一种非正式的争议解决方式,但仲裁结果的效力已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