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终止 中止
仲裁是指当事人将争议交由第三方仲裁机构裁决的一种方式。但有时候仲裁会出现终止或中止的情况。本文将简要介绍仲裁终止和中止的相关问题。
仲裁终止的情况
仲裁终止是指仲裁过程被无效终止的情况。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双方达成和解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达成和解协议,既满足了当事人的利益,也达到了公平公正的结果,此时仲裁终止。
违法违规
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或仲裁员存在违法违规情形,如受贿、受威胁等,当事人可以提出终止仲裁的请求。
没有达成协议
如果双方在仲裁过程中未能达成和解协议,并且无法就争议达成仲裁结果,仲裁也将终止。此时,在另一司法机关再次起诉同样的案件是可以的。
仲裁中止的情况
申请中止仲裁
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庭申请中止仲裁,该请求应当经仲裁庭裁决同意方可中止仲裁。
仲裁程序暂缓开庭
在仲裁过程中,因有关人员的疾病、离世、调动或法定的休假需要暂缓仲裁程序时,仲裁庭可以同意中止仲裁。
仲裁程序暂缓延长时间
当事人双方在仲裁过程中,因故不能如期履行仲裁庭规定的期限时,可以向仲裁庭申请暂缓延长时间,获得批准后可以中止仲裁并延长时间。
仲裁终止与中止对当事人带来的影响
仲裁的终止与中止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仲裁终止
如果仲裁终止后依然存在争议,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争议问题。但是,如果违约方故意导致仲裁终止,则可以认为另一方胜诉。如果当事人在和解协议中达成了对方的有利协议,则会导致另一方的经济损失。
仲裁中止
仲裁中止,并不会解决争议问题,但是,当事人可以在仲裁暂停期间寻找其他方式解决争议,例如进行和解或继续谈判等。如果在仲裁中止期间找到解决争议的方法,则双方可以撤回中止的请求,继续仲裁。
结论
综上所述,仲裁终止和中止是在仲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希望当事人能理性面对,及时妥善解决争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