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指被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取保候审”申请,由法院将犯罪嫌疑人交还社会法律的约束和监督,而不是羁押在拘留所或看守所。
取保候审的条件
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立案追诉之后的未决案件
犯罪嫌疑人系普通刑事案件
犯罪嫌疑人有固定住所和就业,无逃脱之虞
犯罪嫌疑人未满18周岁、老弱病残、孕妇、哺乳期妇女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和其家属可以向看守所或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取保候审期限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不得超过1个月。如果需要延长,必须经过法院审批。
取保候审期间的限制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守一定规定:
不得离开所在地,严禁外出
需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不得拒绝或妨碍侦查
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后果
如果犯罪嫌疑人不遵守取保候审规定,将面临以下后果:
被收回拘留或者监视居住
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是被害人、诉讼参加人、证人等,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如果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犯罪嫌疑人需要保护自己的权利:
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并告知律师或家属自己的权利
不主动改变现有生活、工作和家庭等基本状况
妥善保管重要物品和印章等
如何获得律师帮助
如果犯罪嫌疑人需要法律援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律师帮助:
自行委托已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律师
委托法院指定的律师代理
谁不能代理律师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以下人员不能代理律师:
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的近亲属
与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能担任代理人的人员
观点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的人权,但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加强监管,避免出现犯罪嫌疑人逃逸、继续作恶等情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