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取保候审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作为肇事者如果逃逸,将面临取保候审的处罚。那么,交通肇事逃逸取保候审是什么?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取保候审?
交通肇事逃逸取保候审简称“逃逸取保候审”,是指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并未立即向警方报案、履行赔偿责任或者失去联系,由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依法准予保释的一种取保方式。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属于刑事责任范畴。
逃逸取保候审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并可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情节较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谁可以逃逸取保候审?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取保候审,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人才可以逃逸取保候审。首先,逃逸者应当已达到拘留以下刑事处罚的程度。其次,逃逸者应当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依法准予保释。最后,逃逸者应当已履行赔偿责任或者已主动投案。
取保候审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逃逸者选择取保候审,首先可以避免拘留的处罚,在家等待审判的时间也可以用于赔偿被害人。其次,取保候审能够保证逃逸者的人身自由不被侵犯,同时也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免于长时间的拘留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期间,逃逸者有一定的限制,例如:不得离开本市或者指定场所,不得拒绝再次接受调查或者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督等。
如何避免逃逸取保候审?
要避免逃逸取保候审,首先需要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尤其是不能酒后驾车、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其次,在出现交通事故时,及时向警方报案并履行赔偿责任,对于被害人及其家属要积极协商。
总结
交通肇事逃逸取保候审是一项严肃的处罚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尽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不幸发生事故后,要及时报案、赔偿,积极与被害人协商解决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贪图一时之利而违法逃逸,也希望广大司机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构建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