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保证人规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事件越来越多,公安机关为了依法惩治犯罪,加强社会安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保候审就是其中一项,它是指对于被刑事拘留的被告人,根据其经济状况,可以找一位保证人代为担保,使被告人可以暂时保外就医,从而排除他人担保的风险,并保障被告人的人身安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取保候审保证人规定。
1. 取保候审保证人资格
取保候审保证人是取保候审制度的核心,他需要符合一定的资格要求。他必须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成年人,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无违法犯罪记录,有较高的社会名望和公信力,并且是被告人的直系亲属、近亲属或者有紧密联系的关系。
2.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义务
取保候审保证人顾名思义就是要为被告担保,他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他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书面担保,担保被告人回到法院接受进一步的审判,遵守法院的监督,不能影响到诉讼活动的进行。如果被告人出现逃避、毁证、伪证等情况,保证人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3. 取保候审保证人责任的解除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资格或者身体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不能承担保证责任,或者在取保候审期间,保证人与被告人有严重矛盾,导致保证人无法承担责任的,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责任。
4. 取保候审保证金的规定
对于取保候审保证人,他需要缴纳保证金作为担保的证明。据有关部门规定,保证金一般为被告人交纳担保金的50%到100%。如果被告人如实履行法庭指定的义务,并依照规定到达指定时间地点参加审理和刑事调查,保证金将全额退回;如果被告人逃避、毁证、伪证等情况,保证金将被没收。
5. 取保候审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被保释期间,被告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离开指定的辖区,不得与被害人或证人接触,不得干扰司法机关、侦查机关的正常工作,并且应当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
6. 取保候审保险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却出现逃避的情况,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失。因此,公共安全保险即取保候审保险逐渐流行。取保候审保险是由保险公司为保证人提供的一种责任保险,以保证人缴纳的保证金为依据,承担逃跑保证金赔偿责任。
7. 取保候审常见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取保候审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例如,保证人被列为失信人员,不能代为担保;保证人因为其他原因无力代为慨保;声明保证书未公证,无法生效等等。
8. 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
近年来,取保候审制度也有了一些改革。例如,公安机关在救助困难犯罪嫌疑人时,可以先由警方代为担保,为犯罪嫌疑人争取保外就医时间;在被告人缺乏担保人的情况下,通过政府的担保,解决了取保候审难题。
观点: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被告人的人身权、财产权,但是也需要加强对保证人的审查和监管,防止出现担保风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