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和取保候审
逃犯是指已经被司法部门立案侦查或判决罚款、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等刑事强制措施的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到案或者被扣留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取保候审是一种让被告人保证不逃避司法程序而被释放的方式。那么,逃犯可以取保候审吗?我们来探讨一下。
取保候审的条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取保候审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被告人有固定的住所或者其他确实的居留地;
取保后不会逃匿、毁灭证据或者妨碍证人作证;
有保证人或者担保人。
逃犯是否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
从上述条件中可以看出,取保候审的前提是被告人没有逃匿。而逃犯显然已经失去了被司法程序管辖的资格,因此他们并不满足这个条件。
此外,逃犯被通缉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涉嫌严重犯罪,如杀人、贩毒等。这些罪行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因此即使逃犯愿意提供保证人或担保人,法院也有可能认为他们非常容易逃跑或者毁灭证据。
逃犯是否有权保释
按照法律规定,对于涉嫌刑事犯罪且未被判刑或处罚的人,可以根据情况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然而,对于已经被捕或通缉的逃犯,法院通常会判定他们存在逃匿、毁灭证据等行为,因此,对逃犯的强制措施往往会更加严格。
逃犯是否可以申请保释
在中国法律中,保释并非是逃犯可以享有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在依法未决定是否逮捕或者执行逮捕前,可以申请保释;而已经执行逮捕的被告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保释。
逃犯被判死缓是否可以保释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逃犯被判处死缓,也不能保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应当执行死刑缓期的刑罚,不得减轻和变更刑罚;在执行缓期死刑的两年内,应当服从调查、审判和执行等必要措施的监督管理,不得保释。
司法解释中关于逃犯取保候审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因故意犯罪被通缉后逃避司法机关追捕的,不得被取保候审。”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逃犯不具备取保候审的条件,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而且很可能会面临被追诉的风险。因此,如果您面临刑事调查或刑事指控,应尽早与律师联系,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