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
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不予批捕”时,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可以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取保候审”,即暂时不对其实施羁押,但需要对其进行限制和监管,以保障案件调查的顺利进行。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的具体规定和程序如下:
哪些情况下可以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当被羁押,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如以下几种情况:
1.嫌疑人不构成逃跑、毁灭证据、妨碍诉讼等可能危害社会的风险。
2.嫌疑人自愿投案,并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3.嫌疑人能够积极配合案件调查,并有所表现。
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的程序是什么?
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
1.检察机关决定不予批捕后,通知被侦查对象或律师。
2.被侦查对象或律师在法定期限内就是否需要取保候审提出书面申请。
3.法院在收到书面申请后,审查案件材料,决定是否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4.若决定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被侦查对象签订取保候审书,并缴纳保证金。
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期间被限制了哪些权利?
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期间,被侦查对象会被限制以下权利:
1.出境。
2.变更住所。
3.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4.与特定人员联系会见。
取保候审期间被发现又有犯罪行为怎么办?
若在取保候审期间,被侦查对象发现有其他犯罪行为,则应当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并将其移交到公安机关处理。
取保候审期间被违法拘禁怎么办?
若在取保候审期间,被侦查对象被他人非法拘禁、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则应当立即请求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协助解救。
什么情况下需要终止不予批捕后的取保候审?
以下情况下,需要终止不予批捕后的取保候审:
1.取保候审期间订单要求羁押。
2.发现有其他犯罪行为,请公安机关立案。
3.嫌疑人患有传染性疾病。
不予批捕后的取保候审有何意义?
不予批捕后的取保候审,既能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也能保障案件调查的顺利开展。对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其意义重大:
1.减少无罪被羁押人数,减轻司法机关的负担。
2.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合法收集证据,为案件的顺利审理提供保障。
结语
不予批捕后取保候审是对犯罪嫌疑人人身权利与案件调查之间的平衡,是司法实践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其规定与程序,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维护人身权利的平衡与执法权力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