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执行逮捕
在国内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项常见的保释方式。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果被取保候审后再次违法,是可以被执行逮捕的。本文将对此进行解释。
1. 取保候审是什么?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在未被判定有罪之前,经法院决定暂时不羁押于看守所或拘留所,而在指定的时间内待在指定的地点,接受法院和公安机关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犯罪嫌疑人不会逃跑或干扰案件的调查。
2. 取保候审有哪些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适用取保候审,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没有在过去两年内因逃避追究或判处缓刑以外的刑罚而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拘留;
(2)有固定住所或者其他可以保证到案的拘留条件。
3.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干什么?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可以继续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需要定期到公安机关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到,同时需要接受法院的监督和调查。
4. 如果被取保候审后再次违法,会发生什么?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并向法院提出逮捕申请。
5. 逮捕申请是如何进行的?
逮捕申请一般由公安机关提出,需要经过审查,由检察机关进行法律审查,并由法院进行裁定。
6. 逮捕是否需要通知被逮捕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逮捕应当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者所在单位或者村、居委会,并告知被逮捕人的相关权利。
7. 被逮捕人的权利有哪些?
被逮捕人有权要求律师的代理和辩护;有权拒绝作供,也不得强迫其作伪证,并有权要求保障其生命安全和人身安全。
8. 逮捕后是否需要扣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逮捕人在初次逮捕后,需要被拘留。
9. 逮捕后是否可以申请保释?
被逮捕人在被拘留后可以向法院提出保释申请,如果符合保释条件,法院可以决定对其进行保释。
10. 观点
取保候审虽然是一项常见的保释方式,但如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是可以被执行逮捕的。因此,取保候审并不是一种绝对的保证,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仍需要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再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