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的人员
仲裁作为一种独立于法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纠纷解决机制,可以有效地缩短诉讼时间,减少当事人成本,减轻法院的压力。仲裁人员是仲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动仲裁程序时,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合适的仲裁人员。本文将从仲裁人员的资格、选拔、职责等方面进行介绍。
资格要求
作为仲裁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仲裁实践经验。根据我国《仲裁法》,仲裁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长期在中国居住,直至仲裁结束;(三)具有民主法制观念,无不实之诉;(四)具有独立性,不受任何干扰;(五)具有公平正义的职业操守;(六)有执法、代理诉讼或者仲裁经历,熟悉仲裁规则、程序和实务。
选拔程序
仲裁人员的选拔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层层筛选。在审查仲裁机构确定的仲裁候选人名单后,当事人可以就这些候选人进行选择,也可以就外部提供的候选人进行申请。申请后,仲裁机构将组织专家进行预审,从预审通过的候选人中进行随机抽签,确定主仲裁员、副仲裁员和助理仲裁员等人选。
职责义务
仲裁人员作为独立的判决人,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始终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具体来说,仲裁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一)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裁决;(二)负责仲裁程序的组织和执行;(三)宣读仲裁裁决书,对当事人进行告知,送达仲裁裁决书。
权利限制
虽然仲裁人员是独立的、中立的判决人,但在仲裁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权利限制。例如,仲裁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的礼品、款待等,不得泄露案件信息,不得超出仲裁员职责范围担任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律师。此外,仲裁人员还应当与助理仲裁员、文书员等工作人员保持适当的工作联系,确保仲裁工作的顺利进行。
诚信义务
仲裁人员在仲裁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按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行事。具体而言,仲裁人员应该严格遵守仲裁程序,认真审理案件,作出公平、公正、合法的判决。此外,仲裁人员还应该保守案件机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信息。
礼仪袋
仲裁人员在仲裁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仲裁礼仪,包括着装、言语等方面。例如,仲裁人员应该穿着得体、整洁、庄重,遵守庭审时间、庭审纪律等规定,不得轻易离庭或拒绝庭审。此外,在处理案件时,仲裁人员应该尊重当事人、律师和证人的权利,不得恶意刁难、侮辱或伤害他人的感情。
仲裁风格
仲裁人员在处理案件时,应该灵活运用各种仲裁方式,具有一定的仲裁风格。例如,一些仲裁人员可能更注重形式合法性,会要求当事人完全遵守程序规定,而另一些仲裁人员则更注重实际效果,会在程序上给予适当宽容。当然,无论采取何种仲裁风格,都必须合法、合规,符合当事人的利益。
仲裁结论
在仲裁过程中,仲裁人员通过公正、客观、独立的方式,依法作出裁决,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因此,选择一位合适的仲裁人员至关重要,而仲裁人员本身也应该时刻保持独立、中立、公正、客观的精神风貌,诚实守信、恪守职责,确保仲裁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