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确定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劳动关系的合同。劳动合同作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协商劳动条件的重要文件,起着维护双方权益的作用。
为什么劳动合同要写日期?
劳动合同的签订日期是指劳动合同生效的日期,主要是为了确认劳动关系的开始时间。在劳动关系存续中,劳动者所享有的权益和应承担的责任,诸如工资、社会保险等,都与签订日期有关,因此写上日期十分重要。
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共同遵守合同约定。除了新入职员工,仍然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员工应当及时签订合同。一旦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超过一个月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被视为用人单位未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签订日期的变更
在实际操作中,签订日期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变更。劳动合同签订日期的变更需要经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并重新签署合同。需要注意的是,变更后的签订日期不得早于原签订日期,并应在各方签字盖章后及时修改合同签订日期。
如何填写劳动合同中的日期
关于填写日期的方法,可以采用中文或者数字,例如“2021年7月1日”或者“2021-07-01”,需要注意的是,填写日期的方式应当统一,并清晰易懂。
未注明日期的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合同中未注明签订日期,将会给双方造成风险。一旦发生劳动争议或法律纠纷,因为双方无法确定劳动关系的具体时间,很可能导致双方权益受损。因此,建议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明日期。
日期的重要性
日期作为确定劳动合同生效的关键信息,不仅是双方达成共识的重要体现,更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凭证。只有通过写好日期,才能明确双方劳动关系的具体时间,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犯。
劳动关系终止后劳动合同的日期
劳动关系终止后,如果原有的劳动合同仍然需要继续发挥法律效力,则应该注明终止日期,并经过双方确认签字盖章。如果终止后劳动合同再次签订,则应当注明新的签订日期。
总结
劳动合同作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协商劳动条件的重要文件,必须注明签订日期作为生效时间。如果劳动合同中未注明签订日期,将会给双方造成风险,并可能会导致双方权益受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注明签订日期,并统一格式和方案,保障双方权益不受损失。
签订日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双方必须保持妥善存档,并在日后遵循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加强劳动关系,不断优化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