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集体仲裁?
集体仲裁是指由一名或多名代表个人或一组人出面向雇主提出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仲裁申请。集体仲裁为集体侵权行为的受害者提供了一种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在中国,劳动争议仲裁与集体仲裁同属于劳动争议解决的方式。
如何提出集体仲裁申请?
在提出集体仲裁申请前,一定要确保受害人符合集体仲裁条件。然后需要准备相应资料,包括集体仲裁申请书、授权委托书等。在提交申请材料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会审理并开庭。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将有机会进行陈述和应诉。
集体仲裁优点
相较于个体仲裁,集体仲裁申请有以下优点:
1. 可以有效维护集体利益,保护劳动者权益;
2. 可以降低受害人的维护成本;
3. 庭审程序简便,审理效率高;
4. 集体仲裁可以形成对雇主的舆论压力。
集体仲裁缺点
虽然集体仲裁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以下缺点:
1. 受害人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个人权益,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
2. 受害人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如败诉的诉讼费用等;
3. 难以确定每个受害人的具体赔偿数额;
4. 在限定诉讼时效内,申请集体仲裁人数不足等原因会导致集体仲裁失败。
集体仲裁与个体仲裁的区别
个体仲裁是指具有劳动权益纠纷的一方以自己的名义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独立承担全部诉讼后果。而集体仲裁是由一名或多名代表个人或一组人出面向雇主提出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仲裁申请,借集体维权来维护个人权益。
集体仲裁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中国于2008年修订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并在其中加入了关于集体仲裁的相关规定。2008年以来,集体仲裁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劳动争议调解中。集体仲裁是劳动争议解决的重要方式之一。
典型集体仲裁案例
2010年,南京一家公司因存在违规裁员行为,被劳动监察部门裁定支付赔偿金。但是公司并未按照裁定支付赔偿金,致使受害人集体提起了仲裁申请。最终,劳动仲裁委员会判决公司支付受害人共计1.5万元的赔偿金。
结语
总的来说,集体仲裁是一种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集体仲裁可以发挥特定作用,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和局限性。因此,在选择集体仲裁时一定要认真考虑其利弊,并且必须确保集体仲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