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年假仲裁
什么是年假?
年假是指劳动者在公司工作一定年限后,享受的带薪休假制度。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一年以上不满十年的,每年享受带薪年休假五天;十年以上的,每年享受带薪年休假十天。
年假的计算方法
年假的计算方法为:实际年假天数 = (工作年限/12)* 年假天数。如一名员工已经在公司工作满2年,则他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10天(5天/年*2年=10天)。
青岛某银行年假问题
近期,青岛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一起关于年假问题的仲裁案件。该案件的当事人是某银行的员工,他认为自己应该享受更多的年假,但是银行方面认为他已经享受了所有的年假。
案件分析
从案件的细节来看,员工与银行的年假存在争议,主要是由于员工的工作时间有些复杂,雇佣关系已经接近七年,其中有多项工作的合同签订日期、终止日期以及离职时间不同。
法律适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相关解释,员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不满十年的,年休假5天;工作满十年以上的,年休假10天。但有前提条件:应当指的是公司对员工备案的正式劳动关系的起始日起计算的工作年限。
仲裁结果
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后认为,员工的雇佣关系从2013年开始至今未间断,采用第一份雇佣合同签订日期为起点进行计算,员工的累计工作年限已经超过七年,应该享受10天年假。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定银行应支付员工年假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等各项赔偿共计1万元。
相关提示
年假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之一,员工应该根据规定来享受自己的年假权利。企业方面应该根据法律规定,对员工的年假权利进行正确的管理和计算,并在员工离职时依法支付剩余的年假工资。
结语
劳动者享有年假的权利,同时企业也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做好年假管理。对于类似的年假争议,员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提醒:
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受理法院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法律监督的职责,不过,建议员工在企业内部就年假问题进行协商和沟通,争取通过和解达成一致,并将协商结果书面化,以免给自己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