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采集指纹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期限内向公安机关报到签到,不得逃避检查的强制措施。即在等待审讯或者审判前,保证被监管人出现在法庭,并遵守法庭的安排。
什么是指纹采集?
指纹采集是以现代科技手段检测取保候审人员身份证上的指纹信息,建立起适合世界各地指纹特征的指纹数据库。它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人的手指制表和记录,对人的身份、追踪和犯罪调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要采集指纹?
采集取保候审人员的指纹,是为了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遵守司法程序,以及保证公民的权益不受侵害,并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调查犯罪行为和保护社会安全。采集指纹信息可以加强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预防和打击,提高反恐防暴的能力,保障社会治安的和谐和稳定。
指纹采集的条件和流程是什么?
取保候审人员进行指纹采集时,需满足以下条件:
具有法定资格证明书。
在指定时间内根据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通知到指定地点配合指纹采集工作。
不得进行所需采集指纹的手部动作的伪装(例如劣质化妆),并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保持合作态度。
指纹采集的流程一般为,取保候审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后,工作人员将询问和核实身份,然后在指纹采集设备上进行采集、搜集、录入等操作,最后将采集的指纹信息上传到公安系统供查询和使用。
指纹采集注意事项
在指纹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取保候审人员应尽量保持手部、指尖的清洁,以便于指纹信息的采集。
老年人、残疾人以及部分职业人群指纹特征不太明显,对于这些人员的指纹采集有特殊规定。
由于指纹采集设备对机器故障和识别错误的容忍度有限制,可能会产生采集重复或无法采集的情况,需要合理安排。
指纹采集的保密性
指纹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应当严格保密。在指纹采集过程中,应在设备操作前为取保候审人员进行详细说明,并取得其同意。采集后,应妥善保管,严禁泄漏。如无法避免泄密,必须履行相关处理程序。
指纹信息的使用范围和规定
指纹信息仅能在规定的应用范围内使用,通常仅限于取保候审过程中的身份验证、刑事侦查和司法审判,不得在其他领域滥用。公安机关在使用指纹信息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并确保使用程序规范、操作规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指纹信息的维护和更新
指纹信息在使用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其中最重要的是指纹库的管理。指纹库管理分为指纹信息的维护与更新两方面。维护措施包括:定期储备指纹系统的完好性、备份指纹数据等;更新是指把全国指纹检索系统更新后分布到各地的指纹采集和检验人员。
结论
指纹采集是取保候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公安机关有效掌握相关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提升犯罪调查的效率,对于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