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可以在取保人的监护下离开看守所、拘留所等强制性拘留场所,但需遵守一定的法律规定,比如不得违反经过批准的住所地点;不得隐匿、破坏证据;到案取保期间不得犯罪、妨碍诉讼等。
什么情况下需要办理取保候审?
需要办理取保候审的情况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因涉嫌犯罪而被刑事拘留或羁押,但是还没有被正式逮捕;
因刑事案件被判处有期徒刑,可以取保候审等候上诉;
因未按法定期限或者非法拘禁而被拘禁;
因未按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履行给付金钱等义务被拘留;
因其行为构成轻罪而被判处拘留的;
其他法律规定需要取保候审的情况。
如何办理取保候审?
办理取保候审需要律师代理,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
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书;
申请人出示有效身份证明和取保担保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律师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申请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律要求;
律师向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并出具担保意见和保证书;
法院审核符合条件后,发放取保候审决定书。
取保担保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取保担保人是指被申请人指定的一名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对被申请人进行监护和监管,并为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担保人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法律上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经过担保人同意,可以设立抵押或者担保财产;
除了申请人以外,担保人不能是任何一方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等;
担保人自身没有刑事犯罪记录;
担保人可以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取保候审有哪些注意事项?
申请取保候审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期限一般为3个月,必须在期限届满前到庭参加审理;
取保期间禁止离开住所、出境、与证人、被害人、共犯等联系;
禁止犯罪、妨碍诉讼、隐匿、转移、毁灭证据;
如果未按期到庭或被依法撤销取保决定,将会追究法律责任。
取保候审是否需要交纳保证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76条规定,依法被指定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可以不提交保证金。但如果被告人在逃跑、毁灭证据,或者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时,则需要提交保证金,最高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
取保候审会影响日常生活吗?
办理取保候审会对申请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遵守一定的限制和规定,比如不得离开指定的住所、不得与某些人员联系等。但是,如果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遵守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是可以正常进行的,不会对个人生活造成过多的困扰。
什么情况下会被撤销取保候审?
被申请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取保候审会被撤销:
未经法院同意,私自离开住所,或者违反规定离开指定的住所;
隐瞒、毁灭、转移证据;
拒不履行法院生效的裁判、裁定或者调解书确定的义务,或者违反经济案件处理的相关规定;
有犯罪前科、涉嫌犯罪,或者涉及对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
担保人或者其提供的担保财产无法履行担保责任。
结论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一项重要的法律保障制度,适用范围广泛,但办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与规定,申请人也需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遵守法律要求。如果发现自己被拘留或羁押,可以寻求律师代理办理取保候审,保全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