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置房买卖?
安置房是政府为安置城市拆迁人员而建设的住房,拆迁户在签订安置协议后可获得政府提供的房屋,该房屋可以作为买卖的交易物。
安置房买卖的风险
安置房买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卖家的违约行为。卖家可能不按协议出售房屋,或者无法向买家提供完好的房屋产权证明。
安置房买卖的违约金
在安置房买卖协议中,卖家应当支付违约金。当卖家违反合同规定拒绝执行协议义务时,买家可以要求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
违约金的比例
根据《物权法》和《合同法》的规定,在买卖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不超过实际损失的,可以按照约定执行。如果卖家违约给买家造成损失,买家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实际损失。
违约金的支付方式
违约金的支付方式可以由双方协商决定。一般来说,违约金应该在违约金约定之日起三日内一次性支付。
安置房买卖的注意事项
买家在购买安置房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核实卖家提供的产权证明的真实性;
了解房屋的权属和状况,特别是有无被司法冻结、查封、轮候的情况;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款项,避免产生违约行为;
对于未能达成安置房买卖协议的情况,可以考虑启动仲裁或者诉讼解决争议。
如何处理安置房买卖中的争议
当安置房买卖中产生争议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依照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进行仲裁;
起诉至人民法院。
安置房买卖案例
某市政府拆迁管理部门在拆迁某小区时,向拆迁户提供了一套安置房。拆迁户将该房屋出售给了一位买家,并签订了买卖合同。但是,卖家未能按照约定时间交付房屋,导致买家无法及时取得产权证书,并且不能按时入住。
如何要求支付违约金
根据合同约定,买家可以向卖家要求支付违约金。首先,买家需要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卖家的违约行为。其次,在卖家拒绝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买家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结论
安置房买卖需要特别注意卖家的违约行为,合同中应当规定违约金的比例和支付方式。在产生争议时,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买家要注意核实房屋权属和状况,并遵守合同规定,避免产生违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