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和调解的基本概念
在解决劳动争议时,劳动仲裁调解是两种最常用的方式。仲裁是指由有资格的仲裁员组成的专业机构或人员根据双方的意愿,通过审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处理当事人间的争议。调解则是指由调解员对当事人进行现场协调、沟通的方式达成共识,解决纠纷。虽然两者方法不同,但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
劳动仲裁调解的优缺点
劳动仲裁是一种强制执行的程序,而调解则是一种自愿协商的方式。仲裁速度较慢,最长可达数个月以上;调解则通常在一次会议中解决。仲裁需要缴纳一定的仲裁费用,而调解费用较低。仲裁裁决为最终裁决,裁决书可以作为执行依据,对当事人有法律效力;而调解协议仅仅是一份书面协议,当事人如果不履行无法强制执行。
劳动争议适用的仲裁和调解方式
劳动争议适用仲裁还是调解需要依据案件具体情况。对于小额争议问题,是否调解由双方自行决定;对于涉及的争议费用较大的问题,则一般首先会采用调解方式,如果协调不成,则转为仲裁。
劳动调解的程序
调解程序分为三个环节:①达成调解协议;②劳动调解委员会认定调解协议是否有效;③实施和履行调解协议。
劳动仲裁的程序
仲裁程序分为四个环节:①仲裁受理;②开庭、聆听当事人陈述和提交证据;③进行证据质证、辩论、调解;④作出裁决或调解书。
劳动仲裁调解如何选择
对于一些简单、明确的劳动争议,可以考虑采用调解方式解决,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案件,仲裁裁决的效力更可靠,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选择仲裁还是调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何提高劳动仲裁调解的胜诉率
提高劳动仲裁调解的胜诉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准备充分,收集足够的证据材料;二、合法合规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三、遵守法律程序,不违反相关规定;四、加强与仲裁人员或者调解员之间的沟通。
由谁来负责劳动仲裁调解
劳动仲裁调解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主要有劳动仲裁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分别对应不同的案件。另外,调解员和仲裁员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
劳动仲裁调解的资格条件
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需要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员资格考试合格,受到聘用或者委托,并在聘用或者委托单位具有仲裁业务所需的条件和设施的前提下,才能履行仲裁工作。调解员则需要从当地居民中招募,经过一定的培训,取得调解员资格证后才能具有调解资格。
劳动仲裁调解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践中,劳动仲裁调解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提高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解决好当事人的实际问题;二、申请人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故意提出无理要求或是采取各种手段干扰劳动仲裁调解工作;三、仲裁员或调解员应保证公正、中立,严格遵守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