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取保候审怎么结案
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的审判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证案件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同时又不影响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和正常工作,律师可以向法院申请异地取保候审。那么,如何结案呢?
一、正确理解异地取保候审的定义
异地取保候审是指被告人在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和经公安机关保证同意后,由所在地公安机关送往异地指定场所进行限制人身自由的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被告人在异地的限制人身自由期限内,不得离开所在地,并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到公安机关报到。
二、异地取保候审的等级
异地取保候审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所涉及的刑事责任的种类、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及个人的社会危险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危险程度和犯罪威胁程度,分为一般、严格、特别三个等级。
三、如何结案
1.当被告人全部出席庭审后,并且其不能潜逃、毁灭证据等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时,被告人的取保候审可以解除。
2.当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导致社会治安出现严重危险时,异地公安机关和异地法院可以取消被告人的取保候审。
3.当被告人主动向有关部门自首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后,其信用状况得到改善并有顶事人的担保时,被告人可能被异地公安机关撤销取保候审。
4.当被告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或者强制戒毒等需要进行强制措施的情况下,其取保候审被撤销。
四、必要的注意事项
1.律师应在异地代理人的积极协助下,及时向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对案件进展情况进行及时掌握。
2.被告人应注意在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要有逃跑的行为,否则将面临被判刑的后果。
3.被告人在异地需遵守相关规定,定期到公安机关报到。
五、异地取保候审经常出现的问题
1.异地取保候审及其期限如何计算?
异地取保候审的期限,一般为3个月,最长不得超过1年。期限从异地公安机关向被监视人送达限制人身自由决定书之日起计算。
2.异地取保候审期间,有无工作上的保障?
被告人在异地取保候审期间,有权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由原工作单位或者原职业所在地有关部门配合异地工作单位的要求,提供产生社会保险关系的证明材料。
3.异地取保候审对被告人是否严格要求?
异地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的出席和报到,都有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要求。否则将面临到公安机关报到、出席庭审等方面的违法后果。
六、经典案例
A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采取异地取保候审。在异地居住期间,A某认真履行整个候审期的报到、出庭等义务,并积极与当地律师、代理人配合,最终在异地取保期满后被判处缓刑罚款,并顺利结束候审。
七、常见问题解答
1.如果异地取保候审过程中被告人有重大疾病或有生活困难,应如何解决?
如果被告人在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发生紧急情况,应在向异地公安机关请假的适当情况下,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允许返回原居住地处理具体问题。
2.异地取保候审期间,如何保证被告人的民事权利?
在异地取保候审期间,相应权利主体可以向原告委托代理人办理民事诉讼。
八、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管理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办法》
九、异地取保候审的局限性
异地取保候审是一种有限制条件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其意义是在保证被告人正常行使工作和生活的同时,更好地进行案件的侦查和审判,但对被告人而言,又涉及到一定的限制,这是法律界仍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十、观点
毫无疑问,异地取保候审是一种保证刑事案件侦查、审判顺利进行的一种非常好的措施,但其对被告人的限制也比较明显。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被告人的实际情况加以综合考虑,以期达到司法公正和社会安定的目的。